伴随着轰鸣声,一架载着“模拟受伤运动员”的直升机出现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上空,降落至创伤中心楼顶停机坪。早已准备好的医务人员,推着转运车迅速冲上去……这是8月26日下午,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联合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诊抢救中心、紧急救援中心开展“备战冬奥”航空医疗救援演练暨崇礼院区创伤中心停机坪试飞验收的情景
航空应急救援队自组建以来,配备的1架KA-32型和1架MI-171型直升机已累计安全飞行超过280小时,完成了南口吊桶灭火实战演练、松山吊桶洒水训练等任务飞行。经过半年多的训练飞行、理论研究、总结梳理和改进完善,航空队在直升机森林灭火领域不断提炼工作要领,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已形成顺畅高效、稳定可靠的战斗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直升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客货运输、旅游观光、空中航拍、新闻搜集、紧急救援等方面。直升机由于其独有的飞行特点,使其在民用领域得到极大的普及。随着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逐步推进,全面实现低空开放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
北京“组团式”援藏部分支援的拉萨市人民医院中心院区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该项目以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是拉萨市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城市发展配套工程
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为现代都市的建设增色不少,但超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及火灾扑救的困难也尤为凸显。屋顶停机坪的出现为上述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解决思路。